
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印发《关于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《意见》提出,到2027年,全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持续领跑全国,全省美丽先行区整县建成比例达60%,和美乡村覆盖率达90%以上。到2030年,农业农村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,美丽乡村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更高水平有机融合。
《意见》提出,实施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,推行全程机械化等综合措施,推广绿色增产技术。推广畜牧业绿色生态养殖等八大发展模式,鼓励适度规模养殖。实施“土特产富”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程,培育优质米、茶叶、水果、中药材、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链群。到2027年,绿色食品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分别新增1000个、100个以上,100亿元以上的“土特产富”产业链新增5条。
《意见》提出,大力培育“生态+农业+文化+旅游”的新产业新业态,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“农业公园”“乡村画廊”等承载美丽经济的特色平台,鼓励农户发展彰显生态价值的“庭院经济”。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,筛选提升一批以美丽经济为引擎的重点村组团片区。深入实施“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”,吸引“农创客”等青年人才返乡投身美丽经济建设。实施乡村消费季行动,组织开展“百县千园”游乡村等特色活动。到2027年,建设“农业公园”50个,迭代发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0条以上,休闲农业产值达550亿元。
展开剩余58%《意见》提出,加强高产多抗、绿色生态、节本增效的优质新品种选育。加快绿色种养技术、绿色投入品、农业生态修复等技术研发。支持企业出题、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绿色技术攻关。强化绿色技术示范应用,每年遴选发布一批绿色导向的农业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。到2027年,每年实施绿色相关农业科技创新、成果转化项目50个以上,建设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00个以上。
聚焦智慧农业发展,《意见》提出,推进全国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,构建“智能+装备+设施”的智慧农业发展体系。因地制宜发展植物工厂、畜禽立体化设施养殖、循环水生态养殖等高效模式。迭代升级“浙农优品”,强化数据归集、共享互通和分析预警。到2027年,建成数字农业工厂1000家、未来农场100家,建设提升农业设施大棚5万亩以上,浙产农产品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%以上。
在推广生态循环模式方面,《意见》提出,加强产业整体规划布局,推动农牧渔多主体、跨区域联动对接。打造“主体小循环、园区中循环、县域大循环”三级生态循环体系,推广“稻渔综合种养”“稻鸭共生”“鸡菜共生”“茶园养羊”“蔬菜+”“林菇共育”等生态循环种养模式,推进生态低碳农场建设。到2027年,省级生态低碳农场达到1200个,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、全省生态消纳地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。
在深化绿色发展制度改革方面,《意见》提出,优先发展山区海岛县绿色经济,引导山区海岛县根据资源禀赋、传统特色和民意基础,打造绿色产业共富载体,聚焦优质农产品,扩大美丽经济引流效应,打造一批“共富工坊”“共富市集”,推动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。实施山区县畜牧业富民增收行动,打造“浙江土猪”等系列地域畜禽品牌,健全联农带农利益机制。
同时,谋划落实乡村生态产业项目,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“千项万亿”“两重”“两新”等重大项目清单。深化融资对接服务,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和绿色债券支持力度。鼓励社会资本投入,探索“财政资金+社会资本”投资模式和“使用者付费+财政补贴”运营模式。
此外,完善绿色政策补贴,落实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补贴政策,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和政策性保险联动机制。探索农业碳汇实现路径全国10大股票配资平台,稳步推进农产品碳标签发布和碳足迹追溯,探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农业碳汇交易试点。
发布于:浙江省易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